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anshzhou

积极但不狂热,满足但不自欺。

 
 
 

日志

 
 
关于我

道旁犬吠,而驼队前行 我是驼队里的一峰老骆驼,对未知我虔诚地敬畏着,对无知我深情的同情着 ,而对滔滔不绝的肤浅和谬误我只能耐心地等待,对道旁如犬吠的居高临下地说教和指责我绝对不予理睬地继续前行。

朱汉民:岳麓书院应成复兴中华文化的一个大本营  

2014-09-16 20:42:39|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网络鞠英            和而不同,让我们更接近真理

站在古朴的岳麓书院的御书楼下,看着两池静水,微风轻轻吹过,遥想800年前,朱熹和张栻分别站在两池一则,进行辩论。当时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上千,就连池塘里的水都被喝干了。

800年后,问起现任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遥忆起那场著名的历史“对话”,感叹道:“在岳麓书院发生的‘朱张会讲’,是不同学派相互吸收对方学术思想的一个典范。”

朱熹当年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当时他在思考一些重要的学术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然后到这里向湖湘学派的大师张栻请教和讨论。两人观点虽然不和,甚而激烈争论,这让会讲不仅成了两人的学术切磋,也成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盛宴。

朱汉民说:“孔子讲的是‘君子和而不同’,其实我认为‘朱张会讲’,充分体现了这样一种”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我们都是儒家学者,你也可以讲你的观点,我讲我的观点,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发展和提升儒学,我们两个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我们可以讨论,就是‘和而不同’。”

说到这,朱汉民突然想起我们这次聊的主题是“和”,而当年朱张也是在讨论“中”和“和”的问题。

当年,张栻和朱熹两人对“中和”问题的理解很不相同。张栻在心性论上主“性为未发,心为已发”,在工夫论上主“先察识后持养”,这和朱熹主张“于静中体认大本未发时气象”相差较大,所以在会讲过程中竟“三日夜而不能合”。当时朱熹接受了张栻的观点。

那次会讲,让俩人的学问都长进了,最后都成为了大儒。更富深意的是,开创了书院不同学派“会讲”先河,体现了书院“百家争鸣”、“自由讲学”的特色。岳麓书院在此会讲之后,逐渐成为了湖湘学派的重镇和湖湘文化的中心。

朱汉民说:“学术要发展的话,不但要有批评,还要有相互的交流。学派也好,学术也好,都是为了追求真理。为了达到此目的,我认为就恰好需要不同的学派来进行争辩和交流,不同学派站的角度不一样,突出的重点不一样,这就像看一个东西的物象,一个从正面看,一个从侧面看,一个从背面看,那么这个客观的物体到底是什么,要获得它的完整的知识,获得它的一个全面的信息的话,可能把几个不同的视角综合起来,才会更全面。”

和上世界的声音,让书院更强

从古至今,岳麓书院走过千余年,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朱汉民说:“书院,如果仅仅是个历史遗迹的话,它就没有活力,我们在这个历史遗迹注入新的思想,就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存在。文化遗产就是遗物嘛,古人留下来的遗物而已,岳麓书院不仅仅是遗物,它今天仍然在焕发文化的活力、学术的活力。”

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的渊源地,它代表着一千多年来湖湘文化的积累,时至今日,它仍然在国内的学术界发出很强的声音,它仍然不断地培养出人才,是一个活的生命。

对书院的学术氛围,朱汉民颇有感触:“我认为岳麓书院有一个比较好的‘和’的状态,可能很多学院现在为争夺教育资源,或者为学术竞争会内部不和。但我们从外面调进来的很多教授,或者在这里工作多年的教授,他们都认为这里的气氛是非常好的,相互敬重,相互支持。这十多年来我们书院发展得比较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是在心气很平和地做学术研究,教书育人。这样促进了岳麓书院的发展,所以我认为我们是‘和’的这种价值观的受益者。”

朱汉民用与时俱进来形容现在的岳麓书院。“过去的那些古书院,基本上它到了晚清都被废弃了,那么岳麓书院呢,它改成现代的大学,将人才培养、文化积累、学术创造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岳麓书院传统与现代相融的特色。同时,它的开放讲学集中了湖南省内外各界文化的名人和他们的学术、智慧,这其实也是一种融合。”

岳麓书院有着一千多年的学术传统。“那么现在如何延续这种文化的生命?”成了朱汉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们有岳麓书院学统的延续。比方说,我们今天做的学问,我认为这是和历史上的先贤们一样,也是在继承湘学和儒学的血脉。同时,在书院给学生上课,也是继承岳麓书院教育的传统。大家都认为我们岳麓书院发展很快,但是放在这个一千年的文化脉络点,我仍然认为它是发展很慢的,现在我们做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

朱汉民希望今天的岳麓书院不仅仅是个文化延续而已,他希望能够有更大的发展。“它应该在当代的世界成为国学之重镇,它要成为复兴中华文化的一个大本营,要发出更强的声音,所以我们现在做的事情,还离我们的目标很远。”

 本文录自凤凰网文化 > 艺文 >2014年06月17日 09:52-来源:芒果画报  

  评论这张
 
阅读(11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