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之八百九十一
晚饭后看湖南卫视的《湖南好人》节目,讲述1980年代湖南省邵东县县长刘汉云改革事迹:支持私营企业在1980年代是要具有极大的勇气的……极左的势力攻击私营企业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具有极大杀伤力,改革者往往毫无抵抗之力、之地盘…… 当年的邵东县县长刘汉云说,我们县委、县政府要大力发展私营企业,有人就划界限,雇工七人以下还是社会主义,七人以上就是资本主义,这极大地束缚了私营企业的发展,这个界限也极不符合逻辑……云
看完这个电视节目后,思考了一阵子。这个“雇工七人以下还是社会主义,七人以上就是资本主义”。想起当年在大学选修我特别尊敬一位讲哲学的老教授主讲科学社会主义的课,记忆很深很深的马克思关于“剥削”的定量分析——雇主与雇工收入超过八倍即构成剥削。这里必须指出的是马克思的这个定量分析公式是基于18世纪前半叶的工业革命早期的蒸汽机时代的社会生产率,怎么能够运用到1980年代来呢?这样的思维正是与马克思主义背离的形而上学,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教条主义,当然要被改革的大潮所抛弃。
在此也写一点趣事:我记得1980年代直至1990年代初,工商登记注册的企业性质栏目里有“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之分,而其依据就是:“雇主与雇工收入超过八倍即构成剥削”,你若雇工超过八人就是按“私营企业”登记,你若雇工在七人以下就是按“个体工商户”登记。为什么要这样区分呢?就是要区分“剥削者”、“劳动者”,这在当年可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啊。
若我们今天仍然以上的区分“剥削者”、“劳动者”的标准,那资本家、剥削者该是多少啊?所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实践品格,若不如此,何来今天的国力国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