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抄录的文章
“没有拥有,只有存在,只有一种追求最后的呼吸,追求窒息的存在。”太阳是朝阳,也是夕阳。太阳也会伴随着骄傲的光辉走向衰亡。
试问,我们拥有什么呢?身边的一点点物质资源吗?不错,我们能够对其随意的处置。那么,我们拥有精神层面的财富吗?确实如此,我们拥有的是各种各样阶段性的情感。无论是呱呱坠地的孩童,还是耄耋之年的老者,都在毫无所知到有所知有所不知的过程当中。我不知觉的目测了天地之间的距离,天地最终是交接的,其间没有缝隙。生与死一样于我们也是如此,它们看上去是完全相斥的两个事件,生死最后简简单单的走到了一起。
遵循自然而生活,淡去我们对物质的执着。物质的拥有不过是我们追求人类幸福的副产品,人类在不断地创造,是在将事物从一种状态改变到另外一种状态。人凭内心支配自己的行为,用自由来践行道德-一种保证人类和谐相处的规范。目标只有这样一种,将整个世界在我们内心中反映出来,让我们认识到世界是怎么样的。探知未知的世界,展现社会的现象,还原一切真实。
道路是没有尽头的,无所谓减少,无所谓增加,但每个人都用自己儿戏般的尺码去丈量。“诚然,这一尺码的道路你还得走完,它将使你不能忘怀。”
人类依赖理性,理性是认识真实事物所必须的。但感性才是我们认识事物的缘由,这都来源于欲求。这是动物性的探知欲,是人类认识一切自然美的动力,人类因此“欲”,所以认知世界,而去追求最大的幸福。当人类看清楚生与死的问题时,才会看清楚善良的人的处境,因为生与死之间的悲悯只是人心底反观的最根本的善。
一个个体对于整个浩瀚的时空可以微不足道。但对于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来说,这却是整体世界。纯纯洁洁的来到这个世界,受尽各种风霜以后开始懂得一些简单的道理,在此同时独立的个性开始走向群体性,学习模仿,直到发现我们已经走到了前沿,没人走到我们的前面,于是我们开始知道自己开辟道路。在创造中懂得浮沉与枯荣,眼中的世界已经全然更新了。
人是躯体的灵魂,而不是一个灵魂的躯体。
注:引用来自卡夫卡笔记
评论